1、降生新罗
公元503年,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正式定国号为”新罗”,与北面的高句丽、西面的百济对峙。公元696年,也就是中国唐朝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,金守忠出生于新罗王室,金守忠的父亲叫金兴光,也就是圣德王,他是圣德王的长子,金守忠18岁,也就是公元714年,被派到唐朝长安留学。在长安留学的时候,他聪颖好学,甚至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,但是这时候,新罗国内却发生了一件影响金守忠命运的大事。, , 2、一心向佛
公元715年,金守忠在唐朝的第二年,新罗圣德王将他的弟弟重慶册封为太子。金守忠失去了被册封为王储的机会,而且他的母亲成贞王后被驱逐出宫。这就意味着,在新罗王室中,金守忠没有了任何地位。金守忠在大唐求学时就曾说,“六籍寰中,三清术内,唯第一义与方寸合”意思是说,世间只有佛学与他思想相合。他一心向佛,从此,世上再无金守忠,而多了一个金乔觉。, , 3、入唐求法
金乔觉在家族遭受重大变故以后,毅然辞荣就苦,落发出家,相传法号“地藏”。他好学求道,向往中土大唐繁荣的文化,尤其是自由的环境和浓厚的佛学氛围,于唐开元七年,也就是公元719年,携一只白犬名为谛听,涉海西发,乘风破浪,再次来到大唐,求法修道。这一年他24岁。他曾到过浙江、江苏、河南等地,最终来到了九华山脚下。, , 4、卓锡九华
新罗僧地藏,也就是金乔觉,航海入唐后,历尽艰辛,访遍名山,于唐开元末年,也就是公元740年前后,辗转至江南池州,当时九华山还叫九子山,因为李白还有十几年才来的,公元754年冬天,李白才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的。金乔觉来到九华山脚下的老田吴村,受到了吴用之的接待,送给他一袋米,并留他住宿。当年的吴用之不会知道,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异国僧人,竟是新罗王族;更不会想到日后他将成为万众膜拜的地藏菩萨。, , 5、东崖苦修
当时的九子山上并没有人居住,金乔觉在吴用之的指引下,披荆斩棘,登上了九子山,得到一块谷中之地,面阳而宽平,其土黑壤,其泉滑甘。这说的就是现在的九华街盆地。他在这里住山洞,喝泉水,搭草棚。他经常在东崖天然石洞内打坐入定,或在岩石上参禅悟道。这就是今天的东崖禅寺所在地,这也是九华十景之一的东崖宴坐。相传曾遇到毒蛇,他端坐无念;还曾遇到猛虎,他略施小计便赶跑了老虎。, , 6、俞荡献经
金乔觉在九华山清苦禅修,在此期间,九华山主闵让和将九华山全数敬献给了金乔觉,并将自己的独子送到佛门。但是苦于没有经书,山下南陵人俞荡帮助他抄写了四部经书,他带回山上潜心攻读。这一时期,他过着“夏则食兼土,冬则衣伴火”的艰苦生活。也就是说粮食不够,白土来凑,衣服不暖,烤火度日。就这样苦修了几十年,在他六十岁的时候,终于迎来了转机。, , 7、诸葛建寺
唐至德初,也就是公元756年,有青阳人诸葛节等登山,在山洞里发现了金乔觉,身边放着断了脚的鼎,鼎里面是白色的土和着少量的米。诸葛节为他的苦修精神所感动,就筹款买下檀公旧地建寺,请大师居住修行。大师答应之后,附近的人都赶过来帮忙,很快就建好了一座蔚为壮观的大寺院。到了建中初年,也就是公元780年,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延,移檀公旧额“化城”,置于新寺。从此,化城寺成为九华山开山祖寺。, , 8、化城垦植
在金地藏建设化城寺的时候,金地藏还有一个弟子叫胜瑜,他和道明等其他弟子一道,共同建台殿,并开挖了放生池。金地藏亲自率弟子开渠引水,垦荒种田。建中初年,金地藏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,已有平田数十亩,种黄粒稻,田边种茶叶,寺院后面栽五叉松,相传这些全都是金地藏从新罗带过来的种子。他们既注重修行,也重视劳作,一日不作一日不食。, , 9、谈经论道
地藏不仅攻读佛经,学而不厌,还言传身教,诲人不倦,来山晋谒的四方信徒,都受到大师耐心的佛法教诲。金地藏还经常带领一位随从,在南台打坐参禅。相传新罗使臣昭佑、昭普是金地藏的两位舅舅,来九华山劝外甥回国,金地藏对他们谈经论道,两人被感化,遂留山不去,共建道场。在九华山北麓“筑室为庵”,逝后僧民立其庵为“二圣殿”。如今这里有个村子,也叫二圣村。, ,
10、安然示寂
唐贞元十年(794),金地藏大师99岁。这一年闰七月三十日,他召集众僧告别,费冠卿记中叙述他圆寂时“山鸣石陨”,“寺中扣钟,无声坠地”。他的肉身结跏趺坐于石函中,三年后打开,见颜色如生,撼其骨节有金锁般的响声,于是,僧徒们视为地藏灵迹示现,尊奉为地藏王菩萨,将其肉身安葬在南台之上的岭头,建三层石塔供奉,因南台出现佛光,所以将南台改名为“神光岭”。后人又在石塔上建七层木塔,为保护木塔,又建大殿,是为月身宝殿。,
,
发布者:陈鹏,若不详尽请联系本人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uhua0566.com/jgonglue/1038.html